——资阳市委组织部出台《组织工作深入服务成渝门户枢纽、临空新兴城市建设六项措施》
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。聚焦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、十次、十一次全会部署,推动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、临空新兴城市,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,资阳市委组织部出台《组织工作深入服务成渝门户枢纽、临空新兴城市建设六项措施》,对全市基层党建、干部、公务员、人才等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,确保组织工作始终与中心大局同频共振。内容包括调配干部班子、强化培训培养、充盈源头活水、激励担当实干、夯实人才支撑、汇聚发展合力6个部分、30条具体措施。
《措施》重点概览
■紧扣事业需要配班子用干部
1.严格“优化结构、人岗相适、全面比选、择优使用”十六字要求,结合实际确定班子功能结构及班子成员资格条件,让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。
2.市、县两级分层建立干部信息系统,完善干部基本信息、主要表现、专业特长、性格气质等情况,动态更新年度考核、巡视巡察、经责审计、信访举报、党建履职、奖励处分等情况,作为调配班子、选用干部、评先选优的基础数据。
3.把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绩,作为评价干部政治忠诚度、政治执行力的主要依据,坚决调整执行落实不力、群众评价不高、工作业绩在全省排位持续靠后的班子干部。
■围绕产业发展强化培训培养
4.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,加快推进市县党校“1+2”分类建设。深化成德眉资干训合作,每月一主题办好“资阳大讲堂”。
5.对标分析干部队伍专业素养问题短板,突出抓好口腔医药、临空经济、城建规划、金融经济、乡村振兴等重点专题培训,提升全市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专业能力。
6.深化递进培养资阳计划,更加有效地推进“三个一线”工程,更加精准地培养磨砺有潜力的年轻干部,接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成渝历练成长。
7.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才参加在职学历教育、与本职岗位相关的专业职称考试,按规定比例补助学费。
■着眼长远需求充盈源头活水
8.规范公务员招录,确保乡镇机关编制使用率保持在95%左右。加大面向“双一流”大学引进选调生力度,每年引进选调生不低于当年公务员招录人数的10%。
9.建立公开考试为主、比选商调为辅的市县两级机关补充工作人员机制,每年集中面向省内外公开考试,优先充实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、公共卫生等领域。每年面向企事业单位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调任优秀人才,面向全国补充急需紧缺专业型岗位聘任制公务员。
10.市委组织部对各地各部门业务需求快速响应、及时调配补缺,无空缺编制但工作急需的按规定“编外聘用”。
11.健全公职人员轮岗交流机制,同一岗位任职满7年,或人财物管理、执纪执法等重要岗位工作满5年的必须轮岗交流,培养潜力较大的安排跨部门交流。
■发挥组织优势激励担当作为
12.推进组织部门简政放权,下放部分职级公务员考察权限,精简市级机关非市管干部职务职级任免审批事项和工作流程,赋予单位更多自主权限。
13.受到市级以上表扬(表彰)的先进个人,优先提拔使用,优先推荐为“两代表一委员”人选。受到省级以上综合性表彰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人才,分级统筹安排休假疗养。
14.统筹选派非领导职务序列干部到重大项目、重点工程、重要工作等关键岗位,表现优秀、实绩突出、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,可优先推荐晋升职级。
15.坚持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对认定符合容错纠错情形的干部正确评价、大胆使用、澄清正名,对不担当不作为、慢作为乱作为、损害营商环境的干部及时调整、严肃问责。
16.优先晋升在关键时刻、特殊时期或急难险重任务中实绩突出、公认度较高的干部,对不能胜任职位职责要求、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工作的降低职务或职级层次。
17.将公务员平时考核、年度考核结果与晋职晋级、评先选优、奖金发放等结合起来,对存在“敷衍了事”“轮流坐庄”等问题的单位,暂缓发放平时考核季度奖金。
18.认真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“22+7”措施,严格执行带薪休假、加值班补助等制度,支持县(区)结合实际适当调整乡镇工作补贴标准,加快乡镇(街道)“五小”建设。
19.干部体检标准随医疗水平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,将心理健康测评纳入常规体检项目,保证干部身心健康。
20.对因病、因故、因灾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、干部,给予2000元至10000元资金帮扶,对因公牺牲、病故、负伤干部的配偶、子女就业存在困难的,采取企业招工、安排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予以优先照顾。
■坚持人才优先夯实人才支撑
21.建立人才引进利益链接机制,构建区域内具备比较优势的人才高地建设政策体系。
22.以“凤栖资阳”引才计划为统揽,公开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,每年赴外招才引智,加速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、发展新兴产业、引领创新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。
23.实施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,3年内创建一批省级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,为重点企业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,带动培育更多技术精湛的企业“金蓝领”大军。
24.实施校地校企融合发展计划,力争5年内有更多高校、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来资建校办学、领办企业或建设实验室、研究院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资阳转化落地。
25.开发“资阳俊才”精细化服务平台,每2年评选一次“资阳领军人才”,5年内建成投用人才公寓2000套,配套落实“资阳俊才卡”人才安居、医疗保障等8大类28项服务。
■强化组织保障汇聚发展合力
26.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强化县乡党委工作运行规则、党组工作条例、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情况督查,促进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、规范权力运行。健全完善县(区)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抓乡促村责任制,推动资金、人员、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聚集。
27.推行基层党建绩效管理,把各级党委(党组)把方向、谋大局、定政策、促改革、抓落实的情况作为党建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,基层党建绩效考评结果与干部选任、评先选优、政治荣誉等深度融合。推进以“党支部标准工作法”为抓手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打通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28.推进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、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及毗邻地带党建共建,推动全市18个产业功能区建立党的组织,努力实现党在非公企业、园区、商圈、楼宇中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。
29.深化“双报到”工作,将在职党员“双报到”落实情况、在社区(小区)综合表现情况作为提拔重用、评先选优、党员民主评议等的重要参考。
30.落实村(社区)干部基本报酬稳步增长机制,深入实施村(社区)干部学历提升计划,力争5年内实现“一村一大”目标。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策措施,坚持和完善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,建强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队伍。